近日,从市场监管总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国家标准委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成果显著且规划明晰。今年已发布 600 余项相关国家标准,未来还将在关键领域发力,制修订 4000 余项标准,这一系列举措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发布的 600 余项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国家标准,犹如为制造业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标准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在高端化方面,标准有助于规范高端制造的生产流程、质量要求等,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使我国制造业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向更高端迈进。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统一的标准可以确保不同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能够更好地兼容和匹配,提高整个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绿色化方面,相关标准可以对制造业的能耗、污染物排放等进行严格规范,推动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在化工、钢铁等传统高污染行业,通过实施能耗能效标准,促使企业改进生产设备和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这些标准的支持。标准可以规范智能制造系统的接口、数据传输等,促进不同智能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像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中,统一的标准能够加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企业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生产和运营。
这些标准的实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实际效果。企业在遵循标准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一些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订单,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智能化方面,通过标准的引导,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减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国家标准委下一步将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这一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人工智能、物联网、循环利用、能耗能效、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前沿和核心。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制定相关标准可以规范算法、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可靠应用。物联网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高效的工业物联网体系。
循环利用领域的标准对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可以规范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流程,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能耗能效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材料和高端装备领域的标准制定,则有助于推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话语权。
计划制修订 4000 余项国家标准,这一庞大的数量体现了国家标准委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加大行业急需、先进适用的标准供给力度,能够及时满足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制造业对标准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加快标准更新升级,可以确保标准始终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引导企业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