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今日举办的2025无问芯穹智能算力生态论坛要点及产业影响
投顾姓名:黎俊 执业编号:A0580624120006
2025-07-28 15:05:28
0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 上海人工智能终端中试平台启动:介绍中试平台的核心功能、运行机制及商业化目标,使用文字描述和表格对比分析。

  • 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升级:分析平台2.0版的战略价值、运营数据和生态协同效应,包含商业指标表格。

  • 终端大模型技术突破:解读Megrez 2.0的技术创新和商业价值,配备技术指标对比表格。

  • 产业影响与投资机会:评估产业链受益环节、市场格局和投资风险,分二级标题展开分析。

  • 总结与建议:提炼论坛核心信号,给出投资策略建议。

接下来,我将开始撰写报告正文:

2025无问芯穹智能算力生态论坛:终端AI产业化的关键转折

上海人工智能大会的论坛现场,一场关于智能算力的变革正在终端设备上悄然发生。当软硬适配优化平台启动、百亿级调用算力生态升级、终端大模型突破技术边界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云端落地到每一台终端设备。

今日(2025年7月28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办的“无问芯穹智能算力生态论坛”释放出终端AI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信号。作为财经新闻总监,我观察到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化瓶颈突破,核心围绕三大战略动作:

上海首个人工智能终端软硬适配优化中试平台正式启动,致力于解决终端AI规模化落地的共性技术障碍;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升级至2.0版本,由无问芯穹、模速空间和华为联合共建,日均调用量已突破100亿token;无问芯穹发布具有终端本征架构的大模型Megrez 2.0,突破端侧“能效-空间-智能”不可能三角。这些进展标志着中国终端AI产业正从技术探索迈向商业化落地阶段。

01 中试平台启动,打通终端AI产业化堵点

论坛上正式启动的“上海人工智能终端软硬适配优化中试平台”,是本次最值得关注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平台直指终端AI落地的核心痛点——软硬件适配效率低下导致的规模化障碍。

  • 核心功能定位:平台聚焦建立覆盖“计算效能-功能实现-交互体验”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重点解决芯片、算法框架、应用开发之间的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机制,缩短终端AI产品的开发验证周期。

  • 运行机制创新:区别于传统中试平台的单向技术验证模式,该平台强调构建“自我造血”能力。平台将通过商业化服务(如适配认证、性能优化咨询)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最终转型为“投资收益型中试平台”,减轻对政府资金的依赖。

  • 商业化目标:平台明确将产业化能力作为首要输出。据官方表述,其核心使命是“打造可持续盈利的投资收益型中试平台”,这种定位在国内同类平台中较为罕见,显示上海在推进AI终端产业进程中的务实态度。

表:中试平台与传统适配服务对比

image

该平台启动背后是终端AI设备面临的适配成本困局。当前各类AI芯片架构(如NPU、GPU、ASIC)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适配成本占开发总成本高达30%-50%。平台通过统一标准和优化工具,有望将这一比例压缩至20%以下,直接提升终端AI产品的毛利空间

02 算力生态平台升级,百亿级调用验证商业价值

论坛期间,无问芯穹、模速空间与华为联合启动了“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2.0”,并披露了极具说服力的运营指标:日均调用量突破100亿token,服务超过100个AI创新应用,单应用最高月活用户达数千万量级。

  • 平台战略价值:该平台定位为终端算力调度中枢,向下整合异构算力(包括终端设备、边缘节点、云端服务器),向上支撑AI应用开发。2.0版本的核心升级在于增强动态感知能力——根据终端设备实时状态(电量、温度、负载)智能分配计算任务,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 商业指标意义:日均100亿token调用量反映实质市场需求的爆发。按行业平均token单价计算,平台年化营收潜力已达数亿元规模。单应用数千万月活更证明终端AI应用已具备用户粘性和商业变现基础,走出概念验证阶段。

  • 生态协同效应:华为的参与带来其终端设备的规模优势(手机、平板等存量设备超7亿台),无问芯穹贡献模型优化技术,模速空间提供开发者生态。三方形成“设备-算法-开发者”闭环,构建起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生态护城河。

表: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商业指标解读

image


平台经济模型已显现网络效应:更多终端接入→优化数据更丰富→调度算法更精准→吸引更多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终端价值。这种飞轮效应一旦形成,将加速终端AI应用的长尾创新,特别是在智能汽车、AR眼镜、工业物联网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03 终端大模型突破,重构端侧算力经济模型

无问芯穹联合上海创智学院(上海交大背景)发布的终端本征大模型 Megrez 2.0(Megrez-2-3x7B-A3B-Preview),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关键突破。

该模型采用创新性的重参数机制,将相邻MoE(混合专家)层的专家参数分组复用,使总参数量从21B(210亿)压缩至7B(70亿)级别,同时保留21B参数规模的专家池空间。在INT4量化下内存占用不足4GB,速度比同内存模型提升50%,精度比同尺寸稠密模型提高36%。

  • 技术突破本质:Megrez 2.0通过架构创新突破传统端侧AI的“不可能三角”——即模型精度、内存占用和能耗难以兼得的矛盾。其核心创新在于“终端本征架构”,使终端设备在休眠时段能无感知执行AI任务(如会议纪要整理),将闲置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 商业价值重构:该技术大幅降低高性能AI的部署门槛。普通智能手机即可运行原需云端GPU集群的任务,直接削减企业70%以上的云服务采购成本。对消费者而言,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影像优化等功能的响应延迟将显著降低,且无需持续联网。

  • 投资成本影响:模型内存占用降低75%意味着终端设备无需昂贵的高频内存,中端芯片即可支持复杂AI应用。这将加速AI功能向3000元以下手机及各类IoT设备渗透,扩大潜在市场规模。

04 产业影响与投资维度,终端AI重构竞争格局

论坛释放的技术与生态进展,将深刻改变AI产业链的价值分配逻辑。三大核心动向指向终端侧AI的规模化拐点,需从产业视角评估其潜在影响:

  • 产业链受益环节芯片设计企业(低功耗NPU需求激增)、边缘计算服务商(分布式算力调度需求)、消费电子厂商(产品智能化溢价提升)将成为直接受益方。特别是具备端云协同能力的AI芯片公司(如寒武纪、瑞芯微),有望获得估值重构机会。

  • 市场格局分化:华为-无问芯穹-模速空间联盟已占据生态高地。未接入主流生态的中小AI模型开发商将面临终端适配成本壁垒,可能被迫转型垂直领域或成为生态内专业模块供应商。终端设备厂商则需在“自研AI芯片+算法”或“深度绑定生态平台”间做出战略抉择。

  • 投资风险提示:需警惕三大潜在风险点:
    1)技术迭代风险:参数复用架构可能面临复杂任务下的稳定性挑战;
    2)商业模式验证:终端AI应用的付费转化率尚未得到大规模验证;
    3)地缘政治影响:先进制程芯片供应若受限,将制约高端终端AI部署。

当前Megrez 2.0仍处于Preview阶段,实际性能指标需关注量产应用反馈。建议投资者优先关注已接入模速生态平台且月活超千万的应用开发商,这类企业已通过市场验证,商业确定性较高。

05 总结与建议,把握终端AI产业化拐点

本次无问芯穹智能算力生态论坛传递出终端AI产业化落地的清晰信号。上海人工智能终端软硬适配平台解决规模化瓶颈,模速算力生态2.0验证商业可行性,Megrez 2.0大模型突破端侧算力限制——技术、生态、基建三要素已初步齐备

核心结论与策略建议:

  • 产业阶段判断:终端AI从技术验证期进入商业化导入期。论坛披露的日均100亿token调用量、数千万用户月活等指标,表明终端AI应用已形成真实市场需求。

  • 投资优先级建议

    • 短期:关注接入模速生态的高月活应用开发商(已获用户验证)、终端AI芯片供应商(量价齐升);

    • 中期:布局边缘算力服务商(分布式架构受益者)、适配优化服务商(中试平台合作伙伴);

    • 长期:押注端云协同架构领导者(华为-无问芯穹生态核心方)。

  • 风险对冲策略:鉴于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收敛,建议避免过度押注单一架构。可配置部分资源于终端安全验证隐私计算领域,该环节将成为下一阶段监管与用户关注的焦点。

终端侧AI的爆发将重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条。当智能从云端下沉至每一台终端设备,新的硬件形态、交互方式与商业模式正在孕育。本次论坛揭示的不仅是技术进展,更是一个千亿级市场的产业化开端。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