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开展吸收合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有关事宜,公司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开市起连续停牌,并将于刊登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公告当日复牌。
当晚,中国重工公告称,公司拟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导致公司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可能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主动终止上市。上交所将在收到公司提交的主动终止上市申请文件后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若上交所同意,公司将在公告终止上市决定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摘牌并终止上市。
据悉,此次交易或将成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根据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
近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中国船舶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在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国重工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09%至237.30%。
8 月 4 日晚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发布的公告,那可是在资本市场和船舶行业扔下了两颗重磅炸弹!中国船舶拟开展吸收合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相关事宜,股票 8 月 13 日起停牌,而中国重工更是可能因被吸收合并而主动终止上市。这一系列操作,预示着一场行业大变革即将拉开帷幕。
这次合并,极有可能成为 A 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从 2024 年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超 4000 亿元、营业收入超 1300 亿元,这体量,在全球船舶行业都得名列前茅。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源将得到更高效的整合,原本分散在两家公司的资产、订单、技术力量等,都会汇聚到一个更强的 “资本容器” 中,形成规模溢价效应,大大提升中国船舶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再看看业绩,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也很亮眼。中国船舶预计归母净利润 28 亿至 31 亿元,同比大增近 1 倍到 1 倍多;中国重工预计归母净利润 15 亿至 18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也相当惊人。这说明啥?说明船舶行业正处在上升周期,市场需求旺盛,两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此时选择合并,可谓是乘胜追击,顺势而为。通过合并,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各船厂能更好地统筹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建立主建船型的竞争优势,提高高端船型制造能力,让新接订单结构更优,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占比提升,未来盈利水平更有保障。
从行业角度看,全球船舶行业目前正处于大周期上升阶段,船舶老龄化推动着船舶更替需求不断扩大,绿色低碳的大背景又加快了老旧船型的更替进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船舶制造企业面临着产能与技术的双重挑战,但更多的是强劲发展的机遇。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合并,能让双方取长补短,整合优质资产,提升研发制造实力,打造更强大的 “中国船舶” 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与船东、供应商等合作时,协同效应会更强,还能提升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品牌溢价。
对投资者来说,这一合并消息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一定风险。机遇在于,合并后的中国船舶有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的领军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提升,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但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合并过程中的整合风险,如果资产、人员、业务等不能有效整合,可能影响企业运营效率;还有市场风险,行业周期波动、原材料价格变动等,都可能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