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解读一下共封装光学(CPO)板块概念吧!你们了解这个板块吗?还是看这个板块涨了就买它而不知道它是啥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这个共封装光学概念吧!
相比传统可插拔光模块,CPO 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功耗方面,CPO 可使 800G 场景功耗从 10 - 13W 降至 4 - 5W,降幅达 40% - 70%,能显著优化数据中心的 PUE(能源效率);在延迟方面,信号传输距离缩短至毫米级,延迟从纳秒级降至皮秒级。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 Yole 报告显示,CPO 全球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4600 万美元激增至 2030 年的 81 亿美元,2024 - 2030 年 CAGR 达 137%,成为光通信领域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Scale - up 网络(GPU 集群):CPO 可替代铜缆,解决超短距(<100m)GPU 互连瓶颈,英伟达 Rubin 架构已集成 CPO 技术。
Scale - out 网络(数据中心骨干):CPO 逐步替代可插拔模块,支持长距高带宽传输,预计 2030 年占比将达 40%。
新兴领域:边缘计算(如智能工厂)、自动驾驶(车载 LiDAR)及 6G 通信将成为新增长点。
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速率升级:从 800G 向 1.6T / 3.2T 演进,1.6T 模块单价较 800G 提升 50% +,推动行业 ASP 持续上行。
封装革新:2.5D / 3D 集成技术取得突破,如硅中介层堆叠,解决了散热与密度矛盾,良率从 60% 提升至 85%。
产业链格局:
国际巨头主导:在全球范围内,台积电 3nm 工艺支撑 ASIC 芯片,Lumentum 垄断磷化铟激光器,供应链壁垒较高,国产化率不足 30%。
中国企业积极突围:中际旭创、新易盛 1.6T CPO 通过英伟达认证,天孚通信光引擎耦合效率达 95%,成本低于分立器件 50%。
需求持续旺盛:AI 的快速发展,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算力的需求无止境,数据中心不断扩张和升级,都将持续为 CPO 市场提供广阔的需求空间。“东数西算” 工程的推进,要求 2025 年数据中心算力密度提升 50%,也将推动 400G/800G 全光网建设,增加 CPO 的应用需求。
技术创新驱动:未来,CPO 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速率、更低功耗、更小尺寸的方向发展。新的封装技术、材料和工艺将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 CPO 的性能和竞争力。例如,硅光技术与 CPO 的深度融合,有望实现更高效的光电转换和集成。
应用领域拓展:除了数据中心和 AI,CPO 在 5G/6G 通信、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拓展。如在 5G/6G 通信中,CPO 可用于基站的前传和中传,提高通信网络的容量和效率。
产业协同加强:CPO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例如,光芯片企业与封装企业、设备制造商与模块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以实现更高效的产品研发和生产。
光库科技(300620.SZ)
技术优势:国内唯一实现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全链条量产的企业,全球市占率第三,能支持 1.6T 及以上速率光模块需求。子公司加华微捷提供的高精度光纤阵列,适配 400G/800G/1.6T 光模块,已批量供货英伟达供应链。
业务协同:CPO 与激光雷达业务双轮驱动,华为 96 线激光雷达 70% 以上光源模块由其供应。
投资逻辑:技术壁垒高,绑定全球头部客户英伟达、华为等,随着 AI 算力需求爆发,公司光通讯器件业务增长迅猛,2024 年光通讯器件收入同比增长 39.28%。
光迅科技(002281.SZ)
全产业链优势:国内唯一系统性掌握光芯片(25G DFB 激光器)、器件、模块技术的企业,CPO 光引擎自研能力突出,全球光器件市占率第四,国内第一,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产品领先: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 1.6T 硅光模块,适配英伟达 GB200 交换机,技术领先同业两年,800G 产品已批量出货。
投资逻辑:技术自主化能力极强,随着数据中心升级和 AI 发展,对高速光模块需求增加,公司有望持续受益,2024 年营收 82.72 亿元,同比增长 36.49%。
天孚通信(300394.SZ)
龙头地位:全球光引擎代工市占率超 60%,独家供应英伟达 CPO 交换机光引擎,单机价值量达 3.96 万美元。
技术与产能优势:800G 硅光引擎良率超 95%,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 30%,泰国工厂二期 2025 年投产后产能翻倍。
投资逻辑:在 CPO 产业链上游核心卡位,具有高毛利(57.22%)、低波动属性,英伟达订单占比高,2024 年相关收入 8 亿元,2025 年预期增至 15 - 18 亿元,2025 年营收预计 55 亿元(+69%)。
罗博特科(300757.SZ)
设备优势:参股全球光模块封测设备龙头 FiconTEC,为英伟达提供高精度耦合设备,单线可提升良率 3%。
产能布局:泰国基地投产,2025 年产能提升 40%,直接服务北美 AI 算力客户。
投资逻辑:作为设备端稀缺标的,技术适配下一代 1.6T 光模块,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增长 499.92%,订单能见度高。
联特科技(301205.SZ)
技术认证:国内首批通过英伟达认证,硅光混合封装技术成本较传统低 30%,2025 年 Q2 量产,参与微软 Azure 光模块认证。
业务布局:全球 PLC 分路器芯片市占率第一,1.6T AWG 芯片 2025Q2 量产,北美市场贡献 50% + 营收增量,FAU(无源耦合)、EML 激光器(有源调制)、CW DFB 光源全布局,适配英伟达 Quantum - X 交换机。
投资逻辑:是北美 AI 算力基建核心标的,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增长 1004%,技术卡位价值远超当前营收,且是国内唯一通过 Intel 认证的 AWG 供应商,2024 年光芯片收入增长 68.14%。
中际旭创(300308)
市场地位:光模块市占率超 40%,深度绑定英伟达(1.6T 产品独家供应)、微软等头部客户,苏州 / 泰国基地月产能超 50 万只,能支撑北美客户 48 小时交付。
业绩表现:2024 年净利润 51.7 亿元(+137.9%),2025 年 1.6T 产品出货量占比或达 20%。
投资逻辑:技术代差和生态绑定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CPO 商业化进度领先,长期受益于 AI 算力需求爆发。
新易盛(300502)
业绩增长:2024 年净利润 28.4 亿元(+312%),800G 产品贡献主要收入,1.6T 可插拔模块通过 Meta / 谷歌验证。
客户优势:北美云厂商订单能见度至 2026 年,与国内云厂商合作也在加速,2025 年海外收入占比或提升至 40%。
投资逻辑:业绩增速领跑行业,CPO 技术储备扎实,LPO 方案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
太辰光(300570)
行业地位:国内最大 MPO 供应商,市占率超 70%,产品通过英伟达间接认证,供应 CPO 交换机关键部件。
技术研发:自研 MT 插芯方案突破产能瓶颈,高通道平面光波导芯片研发推进中,适配 3.2T 以上速率需求。
投资逻辑:MPO 与 CPO 技术协同性强,受益于光模块后周期红利,业绩弹性显著,2024 年 Q3 营收同比 + 74.5%,净利润同比 + 99.9%,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 60%。
技术替代风险:LPO(线性直驱)等技术凭借可插拔优势在中短距场景渗透率已达 25%,若其成本再降低 30%,可能对 CPO 形成替代,挤压 CPO 的市场空间。
供应链风险:CPO 产业链中,部分关键技术和材料如台积电的先进工艺、Lumentum 的磷化铟激光器等被国际巨头垄断,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国内 CPO 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产能过剩风险:2025 年全球 CPO 产能规划超 700 万端口,若 AI 算力建设放缓,2026 年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 60%,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市场竞争风险:随着 CPO 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可能面临来自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压力,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利润空间压缩。
政策风险:国际贸易摩擦、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可能对 CPO 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关税增加、贸易壁垒提高,影响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市场拓展。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
Copyright © 蓄财众赢 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证监会核发证书编号:ZX0030 2025 ©粤ICP备110107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