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脑机接口(BCI)搭建起大脑与外部设备间直接交互的信息桥梁,是极具创新性的交叉技术。它借助记录装置收集颅内或脑外的大脑神经活动信号,运用机器学习等模型解码,解析出主观意图,输出指令操控外部装置,并接收反馈构成闭环系统。 从技术路线看,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获取信号,其优势在于信号空间分辨率与信噪比出色,但面临外科手术风险,易引发免疫与愈合反应致信号衰退。例如,Neuralink 致力于研发高通道数侵入式电极,2024 年完成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已实现 1024 通道信号采集;而国内脑虎科技等虽积极探索,但最高通道数目前处于 256 通道水平。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则通过贴附在头皮的电极采集信号,操作简便、成本低且安全性高。如强脑科技推出的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已实现 10 万台量产,在舒适性与信号准确性上有优势,但信号分辨率与稳定性仍需提升。 脑机接口产业链全景透视 上游:基础硬件与软件算法支撑 硬件设备 电极技术:除侵入式与非侵入式电极,还有半侵入式电极。国内 “北脑一号” 为代表,第三例人体植入手术已成功,在信号质量与手术风险间寻求平衡,不过长期稳定性与降低感染风险等方面有待突破。 信号采集与处理芯片:国外英特尔等公司在研发适用于脑机接口的低功耗、高算力芯片上领先。国内 2024 年虽成功研发出 65000 通道、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但在神经解码芯片等关键技术上仍需提升以减少进口依赖。 软件与算法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软件:需具备高采样率、高精度和低延迟特性,对脑电信号实时采集并初步去噪,保障信号质量。 信号分析与解码算法: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指令或信息。科大讯飞探索语音交互与脑机接口融合,利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将用户意图转化为语音反馈。 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大量脑电数据,为算法训练优化提供支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对技术共享交流至关重要。 中游: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 脑机接口设备制造 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生产难度高,全球仅少数公司进行相关研发,如 Neuralink 的系统旨在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但面临伦理、安全等挑战。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商业化进程较快,市场已有消费级产品。像强脑科技的智能义肢和便携式设备,在康复训练、娱乐等领域获较高认可度。 系统集成与平台搭建 脑机接口系统集成:整合硬件、软件与应用场景,需跨学科技术与系统工程经验,确保各环节协同高效运行。 云平台与数据分析中心:随着脑电数据量增加,其作用日益凸显,可实现数据远程存储、实时分析与共享,为各方提供便捷工具。 下游:多元应用领域拓展 医疗健康领域 疾病诊断与治疗:助力医生精准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等,通过分析脑电信号特征实现早期预警与精准治疗,例如实时调整神经刺激器参数。 康复治疗:为瘫痪、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新康复训练方法。国内一些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取得一定疗效。 消费娱乐领域 游戏与虚拟现实:为游戏和虚拟现实带来新体验,玩家可通过意念控制游戏角色,如部分创业公司开发基于脑机接口的虚拟现实游戏。 智能穿戴设备:结合脑机接口的智能穿戴设备,可实现智能健康监测与个性化体验,如监测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并提供健康建议。 工业与军事领域 工业自动化:用于工业制造中远程控制机器人与设备,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性,操作人员可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复杂操作。 军事应用:士兵可通过脑机接口与武器装备高效交互,实现快速决策与精准操作,还可用于军事训练心理状态监测与模拟训练。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 据 Precedence Statistics 数据,2023 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 23.5 亿美元,预计 2023 - 2033 年复合增长率达 16.55%。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 2030 年有望达 400 亿美元,2040 年达 1450 亿美元。 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升级:多学科进步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链各环节创新。电极向高通道数、小尺寸、低侵入性发展;芯片提高算力降低功耗;软件算法更智能化精准化。 应用场景拓展:从医疗延伸至消费娱乐、工业制造、教育、交通等多领域。预计到 2029 年,全球消费级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超 30 亿美元,VR 内容适配率超 60%。 产业协同加强:产业发展需各方协同,未来将形成更多产业联盟与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政策支持监管完善: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如中国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行业政策环境与竞争格局 政策环境 2025 年起,政策大力支持脑机接口产业。七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提出 2027 年关键技术突破,建立技术、产业与标准体系;2030 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育领军与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其规模化商用与临床应用。 竞争格局 企业梯队:按注册资本分,强脑科技(Brainco)注册资本大于 1 亿元;华南脑控、念通智能等 6 家注册资本在 1000 万以上;其余企业注册资本在 1000 万元以下。 区域分布:专利申请方面,截至 2025 年 1 月,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和天津等地申请较多。 国际竞争:全球脑机接口企业超 800 家,集中于美国和中国。美国在侵入式领域进展快,我国在非侵入式有优势,半侵入式技术应用水平和研究处于全球领先。 脑机接口板块个股机会挖掘 医疗领域相关个股 创新医疗 (002173):参股脑科学公司切入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旗下三博脑科医院提供临床数据。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推进,其有望在瘫痪患者康复等治疗项目受益,凭借医疗资源与技术合作优势,参与相关治疗为业务增长助力。 爱朋医疗 (300753):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龙头,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进入多家三甲医院试用。睡眠监测、疼痛管理等医疗场景需求增长,产品为医生提供精准脑电数据辅助诊疗,如慢性疼痛治疗中依据脑电信号制定个性化方案,未来市场广阔。 翔宇医疗 (688626):专注康复医疗器械,脑机接口技术与业务契合度高。可利用脑机接口采集患者康复脑电信号,为康复训练提供科学指导,开发新型康复设备与方案,提升康复医疗市场竞争力。 三博脑科 (301293):专业脑科医疗服务提供商,在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有优势。参与脑部疾病治疗临床试验与应用推广,提供临床反馈优化技术,同时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吸引患者扩大份额。 硬件设备相关个股 汉威科技 (300007):在脑电采集模块等硬件有技术实力,实现部分国产替代。脑机接口硬件需求增长,其脑电采集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准确信号采集,且能按需优化升级产品,占据硬件市场一席之地。 东方中科 (002819):脑机接口算法平台具优势,提供核心算法支持。算法高效处理分析脑电信号,提高解码准确性与可靠性,推动脑机接口在多领域应用,业务随产业发展快速增长。 科大讯飞 (002230):人工智能算法和语音识别领先,将技术用于脑机接口信号处理与交互。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理解脑机接口信号,实现智能交互,为产品提供软件支持,拓展如智能康复、智能家居控制等应用场景。 软件与系统集成相关个股 中科信息 (300678):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经验丰富,参与脑机接口软件系统开发优化。提供数据管理、分析软件,实现多设备系统集成,保障系统稳定兼容,随脑机接口项目增多获更多机会。 均普智能 (688306):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有技术积累,应用于脑机接口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开发高精度生产设备提高效率与质量,或提供智能工厂方案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医疗应用相关个股 汤姆猫 (300459):从事移动互联网文化产业,游戏开发运营经验丰富。脑机接口为游戏带来新交互体验,可探索开发基于此的新型游戏,实现沉浸式体验,拓展业务吸引用户。 南京熊猫 (600775):老牌电子企业转型脑机接口硬件供应商,MR 设备关键部件已量产,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非医疗领域有优势。如工业安全监测和车内交互控制场景,硬件与脑机接口系统结合实现智能安全操作,随应用推广获更多份额。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